百睿德的王铮先生向记者介绍说:现在比较流行的同声传译,就是会议上的发言者与听众,在会议进行中不需要停下来,所有的发言借助同传人员的翻译,借助特殊的同声传译设备(国际上以博世同传系统为主流)传递到与会者佩带的耳机中,以此保障会议的时间和效率,让应用不同语言的与会者的沟通更加顺畅。当今世界,任何一个国际会议,无论大小都离不开同声传译员,但这个又是一个隐身在幕后的职业,了解的人并不多。
陈振森是一名英汉同声传译(员)师,不久前,在深圳福田中心书城,陈振森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现场采访,在现场的还有百若萌深圳分公司的同声传译设备技术人员。
据百睿德公司员工介绍说,在所有的翻译种类中,同声传译是难度最大的。而陈老师又以自己为例,他大学的专业是英语,但他所翻译的会议主题却不是英语,它可能是医药、经济、建筑、文化,甚至哲学,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,有些专业术语用中文讲都让人觉得云山雾罩,但他必须用英文翻译出来,或者将中文翻译成英语。如果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经验,根本无法胜任同声传译工作。在北京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,一般要求同声传译师必须有200场以上的同传经验,深圳的要求低一点,也要求同传师要有100场以上的同传经验。因此,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即使有能力做同传师很难获得工作机会。任何会议的主办方都不敢给一个新手尝试的机会。一旦失误,那将会出现灾难性后果。于是,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,新人没机会上场,越不上场越没机会。
目前整个广东地区拥有同声传译资格证书的估计不超过60人,国内从事商业同传的译员也仅有300人,没有证书但拥有同声传译能力的人整个中国大约在700人左右,包括港澳台。目前,中国的同声传译师主要集中在北京、上海和广州。海南的三亚博鳌论坛、广西南宁东盟的有关会议,因为当地缺少或者没有同声传译师,开会时还得从“北上广”,甚至深圳邀请同声传译师。现在东南亚地区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,同声传译师很多都是从中国请去的,当地人的英语过关汉语却不过关。
同传师成为稀缺资源的原因有多方面,首要原因是入行门槛太高,其次是工作压力大,相对来说收入却并不高。一个同传师,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同声传译班的培训,这个过程长则两三年,短也要一两年。而且培训费用非常高,国内的培训班稍稍低一些,像联合国/欧盟的培训班动辄一二十万元,这还不包括自己在这一两年内的生活费用。因此,没有一定的财力,入门也难。培训结束出来工作后,短期的收益并不是很明显,国际会议并不是每天都有,自己没有名气时,业务也少。此外,长期在封闭空间里顶着压力工作,很多同传师的脾气都比较大,新人一般都受不了前辈们的脾气,加上工作中难免的小失误,会议主办方在现场就会毫不留情地责难,新人往往很难忍受。做这一行,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是万万不能成长,更别谈成功了。
百睿德作为国内同声传译行业最早、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会议设备提供商,在这一行业有相对较多的同声传译师资源和布局全国17个地区的同传设备租赁服务网点。记者了解到现场的百睿德公司技术员都是拥有调音师资质、专科以上学历的年轻人。